近日,甘肃省定西市一座大型工厂的资产在第四次司法拍卖中再度流拍,尽管起拍价已降至3195.3万元,依然未能找到接盘方。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和资产处置困境的深入思考。
这座工厂位于定西市核心工业区,曾是当地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完善的生产线和成熟的工人团队。由于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环保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工厂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最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从拍卖记录来看,该工厂的资产估值经历了断崖式下跌:首次拍卖起拍价为5200万元,第二次降至4500万元,第三次调整至3800万元,直到本次的3195.3万元。四度流拍的背后,折射出当前西部传统工业城市面临的共同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拍卖公告中特别提及了于都县的相关情况。于都县作为定西市下辖的重要县域,其产业发展与这座工厂的命运息息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于都县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但传统制造业的退出与新动能的培育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此类大型工业资产的处置陷入僵局。
除了宏观环境因素,该工厂本身也存在一些硬伤:设备老化程度较高,环保设施需要大规模改造,厂区布局与现代生产工艺要求存在差距。这些都需要新业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使得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资产的流拍不仅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回收,更关系到地方就业稳定和产业衔接。建议地方政府可以考虑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如分拆拍卖、产业引导基金介入或转型为创新产业园等,为这类传统工业资产寻找新的出路。
定西市这座工厂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许多工业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不仅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同创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dxzx.com/product/218.html
更新时间:2025-10-27 02:17:42